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冯大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走向澄明

2009-04-02 12:48:08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殷双喜
A-A+

  著名美术史家高居翰( James Cahill)先生在《中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理想的兴衰》一文中(《美术研究》 2009年1期),讨论了中国绘画在宋代由苏东坡倡导的“率意与天然”的文人画观念,至明清时由于许多文人画家“粗枝大叶、草率而为”的业余风气,受到了李日华等批评家的批评,从而导致对回归古代模式、完美技巧以及认真对待高雅主题的渴望。有关画院职业画家与业余文人画家对于工笔与写意的不同风格的追求,成为中国画史上一个饶有意味的持续争论的过程。对此,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画家方以智有一句精彩的评论:“世之目匠笔者,以其为法所碍;其目文笔者,则又为无碍所碍。 ”匠笔易板滞,文笔易空疏,时至今日,仍是许多中国画家未能逾越的职业命门。

  而画家冯大中近年来的探索,可以看作一位中国画家对这一历史性难题的当代回答。冯大中,辽宁本溪人,在当代中国画坛早有盛名。还在 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时年 35岁的他与宋雨桂先生合作的《苏醒》即获得银奖。 1985年的国际青年美展,他的工笔画虎佳作《初雪》亦获银奖,显示了深厚的艺术潜力。但是从那时以来,冯大中在公众面前并没有频频亮相,举办个展,而是数十年如一日沉潜于创作,其艺术理想与追求,直指中国画创作的基础美学与笔墨语言,将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完美典雅和文人绘画的率意天然,视为自己综合性的艺术追求。近年来,他的创作在传统题材研究、大幅山水以及他所擅长的工笔动物等方面,在中国画的笔墨、构图、色彩等领域有了不同凡响的拓展,展现了冯大中出入于工笔、写意,畅行于花鸟、山水之间,融会传统与创新的审美理想。

  作为当代中国画的中坚力量,冯大中和一批优秀的国画家,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珍稀动物”,他们在画院和美术学院这样的艺术机构中生存,受到这个社会环境和美术制度的保护。社会的关爱和自身的眼界使得他们不会满足仅仅成为一个为日常生活谋生的画家。人们希望他们直接触及中国画历史的本身,从而肩负起中国画创新的重任。实际上这批国画家的处境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时候会限制画家创新意识的成长。因为这种制度有一种对群体价值的维护,不少画家认为自己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人,会对这个系统及其价值体系有一个潜意识里的维护,而这个维护往往容易漠视其他不同艺术创作的流派与风格的价值追求。

  但是,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潮流中,始终存在着像徐渭、八大、石涛那样以创新为己任的艺术家和创新潮流,它并不局限于画家的出身和社会身份,而在画家的思想观念与创作实践中体现出来。无论画家身处何种群体与流派,个性与创新的要求被提升到空前的重要地位。举例来说,宋人山水中的那种整体意识,无论是北宋全景大山水还是南宋局部小山水,都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整体性的审美意识,而个人的审美自由度和创造空间是寓含在整体框架下的。但在明清以来个人解放的洪流之下,强调自由、彰显个性,尤其是像扬州八怪这样一种现代意识的萌芽,就是作为现代艺术家强调个人创造性和对传统整个体系和模式的突破。于是从石涛开始强调差异性,而不再追求相似性,这与传统中国画先求好再求新(即先判断质量再判断风格和类型差异)的主流标准拉开了距离。

  冯大中选择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传统基础上探索创新,在写生基础上拓展笔墨语言的寂寞之路。近十年来,中国画市场过热,笔会风行,产量喷涌,但在艺术质量与创新拓展方面却进展缓慢。 2004年以后,“当代艺术”转向油画。在冯大中看来,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艺术上的思考,他花费近两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八大山人等古代大家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创作灵感。经历了亲人早逝的重大变故,冯大中对于社会与人生的理解更加深沉,在他的近期创作中,花鸟画显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和谐,而山水画则更多地展现了天地悠然的澄明之境。如果说, 2005年以前,冯大中先生的创作是抒情诗一样的关注个人情感的作品,而这之后的作品更增加了历史感以及对生命本源的关注,平淡天然,表达了一种天地悠悠空阔高远的永恒。

  对于大多数学习中国绘画的人来说,梅兰竹菊是他们十分熟悉的传统题材,前人多有名家大师,后人难以画出新意。而作为著名画家的冯大中却不这么看,虽然他在几十年前就画过这些题材,但经历了生活的淬练,冯大中对传统题材的理解与众不同。虽然也还是画荷花、松、竹、梅、兰,但他把这视为一种挑战,希望把它画出新意来,表现一种新的意境,探索一种新的语言,寻找一种新方式,把这种传统题材画得有时代感,让现在的人喜欢。冯大中认为,一个画家要想从老而又老的题材里发掘出新东西来,一个是向传统学习,一个是向生活学习,这是最根本的手段,也是硬道理。只有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审美趣味,才能画这种老题材。这种传统题材不能光靠笔墨的宣泄,笔墨也应围绕内心的展示来具体使用。画家内心里要先有这种品格和学识,笔墨才能随之将这种意趣表现出来。

  冯大中选择的道路是一条回溯传统而创新的道路。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革新,但每一次的文学革命大都是以复古为革新,例如韩愈的古文运动。赵孟頫对于古画的推崇,是因为他觉得当世的东西越来越俗,越来越不着边际,所以去古人那里寻找一种稳定的、可以依靠的东西。黄宾虹也是这样,他不断回溯南北画派的历史,试图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文脉和评估系统,从中获得一种创造的信心。

  但是这种对传统的回溯的目的并非复制和重现古人的艺术。冯大中这代人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厚的情感,但他们时时也面对现代性的思考,因为他们的生活目光所触及的都是当代现实。冯大中的绘画所要表现的核心状态是不单单强调绘画的时尚与新颖,更关注文化品格本身,希望走向中国画的高度和深度。

  相对于近年来画坛流行的风格化、样式化,以及对前人某家某派、某种笔墨样式的符号化堆砌,冯大中的一系列新作再一次提出了写生与速写的重要性。冯大中说:“我不喜欢画一种纯粹符号化的东西,因为那种东西给人的感觉不亲切,没有身临其境的气氛。但是我所说的‘身临其境’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将画画成照片那样,这是一种辩证关系。我的整个艺术实践还是在中国画传统文化理念上去把我所理解的笔墨与我所感知的物象结合起来。 ”他认为,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里,“写生”就是“写生活、写生命、写生气”,那是一辈子的功夫。冯大中以写生为基础,将西方绘画中的对景写生转换成为中国画的速写与默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构图转换,从而走向“写意”,写胸中之意,写人生意境。

1 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冯大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